HICOOL WINNERS | 一等奖获奖项目基石生命创始人席建忠教授专访:精准医疗时代,肿瘤治疗可实现“量身定制”

发布时间:2021-12-30
HICOOL 2021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已于9月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大赛共吸引4018个优质创业项目及5077位全球创业人才,共评选出获奖项目140个,其中,海外组100个、本土组40个,获奖项目中成长期59个、创客期81个,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赛道获奖项目都达到了29个。

2021年是全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提速之年,全市产业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和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此背景下,HICOOL 2021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在首届活动成功举办的经验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覆盖面,持续加大全球引才力度,不仅打通并建立了海外人才和本土人才来京创新创业的双流通道,同时更依托“六位一体”创业生态平台的日趋完善,全面启动对创业者在创业全生命周期内的叠加服务,服务效能几何式成倍增长,覆盖群体裂变式扩散蔓延,连续两届峰会的成果逐步展现,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带来了可见的强大助力。

12月16日,HICOOL组委会携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环球网、和讯网等媒体走访了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医药健康赛道的一等奖获奖项目: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创始人席建忠教授的现场交流,深入解析“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

基石生命创始人席建忠教授

 

以下为媒体报道实录(摘选):

科技日报、科普时报 记者 陈杰

突破精准医疗“最后一公里” 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成为可能

 

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429万例,死亡人数约281万人,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当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精准医疗在癌症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患者5年以及上生存率也在呈逐年上升之势。
 
“化疗及靶向治疗成为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现有的诊疗手段下也只有30%的患者可以找到自己对应的药物。”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席建忠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现状已经对我国乃至全球的肿瘤精准治疗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利用基因检测技术缩小患者用药范围,成为当前肿瘤精准医疗亟待解决的痛点。多年以来,全球科学家也一直在致力于研发基于体外模型的药效评估体系,包括基于二维肿瘤细胞、肿瘤类器官(PDO)、人类肿瘤异种移植模型(PDX)的药敏检测技术等。但由于以上模型在标准化、准确性、周期等方面的问题,使其很难做到真正的临床转化,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席建忠认为,对于癌症治疗而言,一切得以满足临床需要,才能真正紧扣精准医疗临床转化的本质。而正是基于这一有点偏“逆向”的思维,席建忠率领的团队经过6年的沉心研究,成功研发出“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可以对临床常用的上百种肿瘤治疗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提供切实有效的实验证据,指导临床肿瘤患者个体化用药,成功突破了肿瘤精准诊治的“最后一公里”。
 
席建忠表示,相比传统检测方式,“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突破了原代肿瘤细胞提取难、培养难的技术难题,从肿瘤组织中提取肿瘤细胞时,同时保留肿瘤微环境的其他细胞,更真实地模拟了肿瘤微环境,使体外模型更接近肿瘤的真实生长情况。“这一技术只需要两周就可出具检测结果,提供高达上百类临床化疗及靶向药物检测的筛选,可为很大一部分无药可用的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
 
微肿瘤PTC药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至《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科学 转化医学》)。目前,这一技术正通过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实现商业化落地,项目日前在北京市政府支持的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受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在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已,团队与国内数十家三甲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微肿瘤PTC药敏检测技术成功应用于胃癌、肠癌、乳腺癌等患者的药物疗效预测,完成上千例病人不同组织样本的体外培养,成功率达90%,临床一致性高达93%以上,可在临床决策中准确、前瞻性地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未来2-3年内,我们将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开展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申报等工作。”席建忠表示,微肿瘤PTC相关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具备大规模临床试验和推广应用的基础。
 
基于微肿瘤PTC和模式动物打造的新型生物医药临床前试验平台可为肿瘤耐药性、异质性、动态变化、分子机制研究等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模型,促进新靶点、新药的开发。平台也可直接应用于药物筛选,在前期大规模筛选阶段即达到接近临床用药的真实结果,极大地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升新药开发的临床研究通过率。
 
席建忠表示,在新药研发以及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上,我国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技术,可有力地推动我国肿瘤临床医学在机制探索、新药开发、临床辅助诊断等领域的研究。”

 

“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

 

环球网科技 记者 林梦雪

基石生命:精准医疗时代,肿瘤治疗可实现“量身定制”

 

“随着现代医学和先进科技的发展,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席建忠在采访时表示,“现代社会肿瘤、癌症这些疾病的发病率较高,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案患者需要尝试多种药物和治疗手段,然而结果不一定每一种都见效,患者是‘既花钱又受罪’,但是精准医疗技术可以针对个体特征分析,直接对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20年全球癌症确诊病例达到1930万人,死于癌症的人数达到1000万。全球1/5的人在其一生中都会罹患癌症。
 
为了克服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科学家不断探索更为个性化的精准治疗方案。早发现、精准治疗也可以大大提高癌症病人存活率。
 
据悉,立足于精准医学,基石生命整合了三大平台:药敏检测平台(微肿瘤PTC药敏检测)、基因检测平台、模式动物平台。基因检测平台联合药物筛选平台可以更全面、精准地指导临床疾病诊疗;药敏检测平台结合模式动物平台可以构建大规模生物样本库,为疾病的机制研究及药物研究提供宝贵的样本;模式动物平台联合基因检测平台可以开展深入的科研,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深层机制,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席建忠表示,“微肿瘤PTC药敏检测技术是基石生命的核心技术,该技术首先是从临床中获取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样本(实体组织或胸/腹腔积液等),经剪碎、消化酶等处理成为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原代培养,一段时间后,肿瘤细胞将自组装形成3D的微球结构,经质控合格后,加入待测药物共培养,在改进的荧光倒置显微镜成像并通过自主研发的配套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细胞图像识别算法分析计算,检测肿瘤微球的状态及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来评估药物的有效性。”
 
目前,基石生命的微肿瘤药敏检测技术与数十家三甲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可应用于胃癌、肠癌、乳腺癌等患者的药物疗效预测中。
 
席建忠介绍称,“临床数据显示,因患者的个体差异,当前化疗药物(基因检测几乎无法指导)和靶向药物(基因检测结果有药的情况下)的临床有效率通常比较有限,而基于微肿瘤芯片技术的肿瘤药敏检测的受众人群除需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外,还包括更为普遍的化疗。因此,预期药敏检测的市场渗透率可达50%,即228万人每年,市场规模达228亿元(按平均每人的费用为1万元计)。”
 
“基石生命的优势是基于精准医疗行业痛点,为药企提供高质量CRO服务,提高临床试验阶段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以及为肿瘤患者快速准确地找到最适合的疗方案,实现医源性损害最小化、医疗耗费最低化以及病患康复最大化是医院和患者的当务之急。”他表示。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020年B轮融资完成签约。2021年9月,基石生命获“HICOOL 2021全球创业大赛”一等奖。HICOOL全球创业大赛是以海内外人才创业大赛为主体的综合性国际人才活动,通过两年来的成功运作与积累,已累计吸引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创新项目6044个,汇聚顶尖创业人才8162名。据官方透露,HICOOL 2022年新一季赛事招募也将于近期全面启动。

基石生命团队成员及研发环境

 

和讯网 记者 娄在霞

基石生命创始人席建忠:PTC体外药敏检测会成未来肿瘤精准医疗的关键环节

 

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已超1900万,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死亡占300万。由于恶性肿瘤异质性强,个体差异大,病理同型的患者对于同一用药方案反应率差别很大。因此肿瘤精准医疗的概念应运而生。
 
所谓精准医疗,即个性化医疗,根据个体基因等特征为病人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但目前该领域仍存在较大瓶颈。
 
北京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石生命)总经理张函槊表示,目前化疗及靶向治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基因测序技术可以发现基因变异或者表达异常,通过精准生信分析和医学解读可以找到变异与疾病或靶向用药对应关系。但基因测序技术缺少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而且只有30%-50%的癌症患者可以找到相关基因变异,即便找到对应的靶向药物,其中也只有约50%的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益。此外,化疗对基因检测的局限性较大,当前化疗方案的选择主要依赖于各临床指南及经验,其临床有效率仅为30%。
 
因此,找到一种更精准有效的检测手段,建立更完善的检测体系来系统地指导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自主研发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
 
根据行业痛点,基石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大学等单位,自主研发了“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将肿瘤组织解离成单细胞,自组装成微肿瘤,进行药敏检测。
 
据介绍,相比传统检测方式,此项技术可以准确再现患者肿瘤的动态性、异质性以及药敏特征,主要肿瘤培养成功率90%,检测周期仅需2周,临床一致率高达93%。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基因检测费用是一笔较高的支出。有媒体报道,在肿瘤精准用药指导中,一次花费3000元-30000元不等,而如果出现耐药性,则需要多次检测。
 
对此,基石生命创始人席建忠称,“我们一开始就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的,现在在胃肠、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等方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预计将来实现普惠后,PTC检测花费患者的治疗费用整体不会超过10%”。
 
基石生命表示,数据显示,我国肿瘤基因检测的渗透率为10%左右,欧美发达国家为50%左右,预期我国基因检测未来几年的渗透率可达到30%,即每年进行检测的人数为120 万,产业的规模达120亿元。类比基因检测的规模,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服务的受众人群除需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外,还包括更为普遍的化疗。因此,预期药敏检测的市场渗透率可达50%,即200万人/年,市场规模达200亿元。
 
席建忠称,体外肿瘤模型势必会成为未来精准医疗的关键环节,预计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服务3-5年的经济效益可达5-10亿。
 
提出肿瘤精准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
 
依托于核心产品“微肿瘤PTC体外药敏检测”技术,基石生命布局了药敏检测、基因检测、模式动物三大平台。
 
张函槊介绍,一方面,肿瘤组织等样本可通过NGS测序等技术进行基因检测,通过精准地生信分析找到候选驱动基因变异,并与大数据库匹配,筛选相应的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另一方面,这些样本同时在体外进行PTC培养,从实验证据学角度筛选抗肿瘤的化疗药物,对靶向药物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基因检测+药敏检测的肿瘤精准医疗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对靶向药物进行双重验证,弥补基因检测对化疗药物预测的不足,可更全面更精准地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
 
谈及下一步的发展,席建忠表示,由于微肿瘤相关产业的市场化还未完全成熟,上游产业几乎处于空白。平台团队将对现有技术涉及的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进行国产化替代,提高自主性。并寻找可靠的合作商,进行定制开发,整合上游产业链。对下游医疗终端产业,积极承担市场教育的职责,切实解决临床应用的痛点,获得临床大夫及广大患者的认可。同时联动医药行业协同发展。基于微肿瘤PTC和模式动物打造的新型生物医药临床前试验平台可为肿瘤耐药性、异质性、动态变化、分子机制研究等基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模型,促进新靶点、新药的开发。
 

据悉,基石生命B轮融资已完成交割,由深圳翼龙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领投(中国国新集团旗下基金),宁波丰鼎优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股东)跟投。投前估值10亿,投资1.0亿元。目前进行B+轮融资,融资金额为1.5-2.0亿元。